心流藝術家:旋環登上舞台才能真正被看見

April 23, 2024 15:42

藝術早已融入生活當中,即使沒有相關的研習和修養,也可能在某時某刻得到觸動,從此沉醉於藝術世界之中,心流藝術家Zara Asa(陳逸晨)就是在台灣藝術氛圍濃厚的大學校園生活,偶然接觸了火舞,繼而再自行鑽研旋環藝術,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如今他已成為有自家studio的心流藝術家,更將他的旋環由街頭帶上舞台,成為香港城市室樂團《鯊鯊音樂劇》的其中一幕,令此項冷門藝術被更多人看見。

text by miu lau photo by ben tam

由火舞、光舞到旋環,見證了Asa的藝術成長歷程,也促使他成為心流藝術家(Flow Arts Artist)。「心流藝術主要以道具為主的一個藝術形式,例如棍、水晶球、旋環等,特別在於練習時需要慢慢去感受身體跟道具之間的連結,細味當中流動的關係,達至放鬆心神的作用。」他將從藝術演出中得到身心靈的感悟,轉化為考獲「藝術應用於心理評估與治療執行師」資格的動力,希望利用表演去分享更多不同的意念,為繁忙都市人帶來片刻的安寧。

隨心感受當下

旋環是由一個體操項目演變而來,這個根據舞者身高來訂造的旋環,就是一個不鏽鋼製成的大圓環,至少有十多公斤重,大都會分拆成五個組件,以方便攜帶移動,使用時約花十分鐘便能組裝完成。Asa猶記得他的第一個旋環是跟朋友自家燒焊而成的粗糙版本,「火舞跟旋環的意念差不多,比較着重於對自己身體的認識,比較少追求一些好高難度的動作,反而多用簡單動作來自由變化,彷彿將道具變成身體的一部分。」他笑說可能自己從未接受過舞蹈或其他藝術的訓練,反而更喜歡聽着音樂、跟着節奏,順應心意來一起流動和互動,這才是真正的「感受當下」,比已有既定流程、步伐的藝術來得自由和有趣得多。

Asa回憶七八年前在台灣無意間接觸的旋環,是極為冷門藝術,無人懂亦無人教,他只能每天帶着自製旋環在校園的一處空地研究,自此旋環隨他出現在課室、飯堂等不同校園場景之中,成了他大學生涯的最佳標誌。從中他漸漸掌握了旋環的基本技巧,「基本轉就是雙手抓着旋環,原地轉圈,甚至可以放開一隻手做出不同動作。進階一點就是抓着旋環進行類似側手翻的動作,而最難是令旋環仿如硬幣般在地上平面式轉動的動作。」他分享道,在旋環轉動時整個身體肌肉都要發力,但並非要求整體的平衡力,反而是要適應重心不斷移動的感覺,「由手到腳、由頭到身都是一個全身的控制,除了腳要左右移動重心之外,左右手和膞頭都要配合,幾時要拉、幾時要推,都有節奏在其中,一環扣一環。」以他所見,一般人至少需要三個月的練習,才能掌握旋環「轉到幾圈」的基本技巧。

街頭表演新體驗

Asa畢業回港後發現香港的藝術空間狹窄,直言在公共地方玩旋環時不斷被驅趕,即使只需要大約半個籃球場的地方,也幾乎找不到生存空間。他遂決定到澳洲working hoilday,拓寬眼界之餘,更去拜師學藝進修旋環,亦順道開展了街頭表演。「街頭表演更多是考驗你的表演和溝通技巧,如何去吸引觀眾,匯集人群,再令他們留下來跟你互動,這是實戰才能學到的技巧。」他仍記得首次街頭演出的錯漏百出,如喇叭聲響太小,完全聽不到音樂;現場沒有放下安全繩劃出安全區域等,他笑說幸好同街演出者極之友善,提供不少幫助,讓他很快便適應了街頭演出生活,後來甚至跟小提琴家有即興的旋環演出,碰撞出不少火花。Asa極為支持街頭藝術,認為從中可以反映出該城市整體對藝術的態度,「相對富裕及空閒的人士可以進入劇場,欣賞各種藝術形式。而街頭文化就能反映出大眾市民對表演藝術的接受程度,當街頭文化愈是蓬勃,愈代表當地人對藝術文化的熱愛。」

坦然表達情緒

Asa慨嘆都市人壓力大,卻不知如何紓解,簡單的藝術活動是一個出路,同時亦是他着迷是心流藝術的原因之一,能夠幫助人在都市繁囂之中找回自我的生活意識和態度。「我們自以為能自如地控制身體,但情緒、精神方面亦可能受好多外在因素影響,未必能自我控制。這時候要學習跟自己溝通,在練習專注過程中得到放鬆,甚至跟自己對話。如專心地透過身體、利用道具做出不同動作的同時,可感受到不同流動力量的回饋,藉此表達各式各樣的情感,一個抒發的渠道,就像有人喜歡寫文章、畫畫一樣,只不過是形式的不同,重點是坦然去表達自己的情緒。」

回望十多年的藝術生涯,Asa由街頭走上舞台絕不容易,埋首鑽研心流藝術之餘,亦不時公開演出、舉辦工作坊,才能慢慢進入大眾的視線之中。近來Asa慶幸能獲邀在音樂劇舞台中負責幾分鐘的演出,讓旋環被更多人看見,「香港一個國際大都會,但仍然有好多人未認識旋環,有接觸才有可能喜歡,這個人就有機會成為下一位旋環藝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