築起未來家居,由每一顆蘑菇開始

April 30, 2024 17:58

蘑菇都可以變成房屋?對的,這裏說的不是《藍精靈》的世界,而是由來自荷蘭的創意團隊Biobased Creations帶來的「Craftby Nature」——一間全以可再生物料研發和製造的未來房屋及家具、日用品等。到底這個本身做劇場表演團體為什麼會花盡心思,在deTour設計節、Dutch Design Week等搭建一個又一個以「生物機」(biobased materials)——即可再生的天然資源製成的住宿?到底這個注重再生資源的使用而演化成一個循環生產的世界的想法又是否可行?

TEXT BY JAZ KONG
PORTRAITS BY BEN TAM,
ADDITIONAL IMAGES COURTESY OF BIOBASED CREATIONS, PMQ AND DETOUR

未來的房屋

大家對未來生活有什麼想像?猶記得早幾年看到電影《挑戰者1號》入面的未來居住環境都雜亂無章像個slum,只有靠進入虛擬世界才能得到「理想」的生活;大家現實生活中的地球在變化是不爭的事實,但若然不希望未來幾代人有機會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下生活,開創未來,就要由今日開始。

說來有趣,誰又會想到一班願意花大量心力時間金錢腦汁去設計「未來」的,竟是一班表演者——Biobased Creations(下簡稱為BbC)的聯合創辦人、CEO及「storyteller」Lucas DeMan是一位電視製作人及主持,聯同設計總監(Headof Design)Pascal Leboucq一同合作過無數節目,當中包括劇場表演,「Pascal參與歌劇的時候就曾經問過,為什麼不可以有一個舞台或場景是可以由團隊種植、然後表演完又可以完全消失於環境或自然?「最初開始原因是寂寞(說笑的),但有了Pascal的想法之後大家努力地尋找,找到菌絲體(mycelium,是一種在真菌在生長時長出類似人類血管般的集成體,可以深入泥土或隙縫之中,擁有強力黏合力;而蘑菇就是常見的大型真菌之一)製成的枱櫈,但一來只有兩三個人在做,二來規模很細,在跟Dutch Design Week的合作及鼓勵下就接受了挑戰,讓團隊建起了『The Growing Pavilion』——一個全由蘑菇製成的大型展館。在創作的過程中發現了兩件事,一:為什麼沒有人已經在做?二:這件事重要嗎?因此我們就決定要將BbC跟劇場製作公司獨立開來,從此Pascal就每日致力聯絡來自世界各地的設計師去交流以生物機為原材料的經驗,BbC的合作設計師網絡亦慢慢建立起來。」

在繼續說下去之前,先要釐清一件事——植物材料不一定對環境是最好的,「我們在選擇材料時要審慎,否則只會像人類過去一個世紀般破壞地球,例如在自然界中過度種植粟米其實也在傷害土壤及環境,所以在自然界中挑選材料時,保持土壤的質素及生物多樣性(biodiversity)是我們的出發點。」對於挑選物料,Lucas表示生物機(biobased materials)有兩個主要來源,一是透過種植所得,不想回歸大自然的話亦可以重用;第二就是「廢物」,可能是廚餘、耕作廢料或來自人類的廢棄物等。」。以Craftby Nature為例,它就是一個帶着前瞻概念的裝置,引證了被人遺棄的物料如何轉化成時尚及各式設計製成品,讓大家重新思考自身與大自然的關係——蘑菇屋會是解決住屋問題的一個解決方案嗎?香港的天氣最適合的又是什麼?



現在、明天與未來

在deTour見到的「Craftby Nature」中就見到展品四周種滿了香港比較常見的植物如芒草、蘆葦、竹等,也有來自海洋的海草類,造出地板、牆壁牆紙、枱櫈、皮革、抹布等,而各植物及物料的旁邊都印上詳細解釋,有助大家更深入了解創作及可行性,「其中一個特別的標籤是『Today』、『Tomorrow』及『Future』,『今日』的就是已經可以立即投入量產的物料或製品,『明日』就是否可以少量製造但可行性是有的;而『未來』就是屬於未來的物料了。」BbC很強調新舊融合,新就是以上提到的今天明天未來,但過去就是在說人類的傳統歷史;但在設計上亦面對很大的挑戰,除了新物料的研發之外,BbC希望可以在artsy跟美觀上取得平衡,一來不至於太藝術太離地,但亦要設計精美,如展出的蘑菇皮革一樣,實用之餘也要美觀,才吸引到大家的眼球、繼而真金白銀購買。

未來的哲學——以生活為年輕一代帶來希望

理想歸理想,要貼地去實行的話,銀碼就是一個很實際的考量,「在香港展出期間,我們就收到一通來自以往參觀過我們展館的發展商的電話,表示以我們的模組建新屋時所用的價錢跟傳統物料是一樣的,而且做到95%生物機及100%達到循環經濟,往後若要翻新房屋,物料也可以重用。」筆者跟Lucas抱怨了一句,說香港人普遍對「環保」的思維好像有點落後,但Lucas卻很樂觀,「世界各地也其實只是開始在講循環經濟及循環的可持續發展,五年前的荷蘭也是在問『這是什麼?』但五年過來,由不理解到落手落腳以這概念去建房屋,這個心態上的改變可以來得很快。」Lucas和Pascal努力不懈為BbC創下一個又一個新經典,其實是見到年輕人的絕望。「在剛過去的投票中,極右派的政黨竟然勝出了,當中更有不少是年輕一代的票源,看得出他們的絕望。既然體制壞掉了,不如回到『過去』那一套;但其實以往的一套是不可行的,就是破壞地球的一套。」因此,BbC的動力除了是創造未來之外,更重要的是堅持一個問題:什麼是「價值」?「我們現時的世界觀告訴大家,有錢就是『成功』,普遍就是只為自己爭取、individualism、只擁有細家族、自我、貪心等等;但年輕一輩卻在問『這就是我的未來嗎?』在香港在韓國在不少發達國家的年輕人都飽受抑鬱影響,沒有大自然的擁抱、也感到孤獨,他們想改變卻沒有能力改變。但BbC想帶出的是大家可以做到的,大家有很多機會去改變的,這可以是一件美好的事;結果一定會讓世界變得更好嗎?其實未必,但至少不至於這麼悶,大家心目中的價值是可以爭取的。」建築未來,除了要有像BbC的創意與熱情、以及大眾對改變的渴求之外,說到尾,發展商、決策人、政府等機構的支持來得更重要,地球人人有份,未來的世界如何,取決於大家每一個人今天所做的選擇。以後大家見到蘑菇時,又會否對「食物」有另一番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