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九腔十八調的山東柳子戲

July 02, 2024 06:00

《孫安動本》由兩位淨角、三位生角串聯,前段孫安日上三本,後續徐龍打朝,奸相倒台,演出爽快俐落。

2007年曾來港演出而廣受好評的柳子戲,今年載譽回歸。中國戲曲節7月將上演兩場精彩演出,讓觀眾再次領略清初四大聲腔之一的柳子戲。此次來港演活柳子戲代表劇目《孫安動本》中孫安一角的周金偉表示:「柳子戲唱腔音樂豐富多彩,這次演出會讓香港觀眾深入地感受柳子戲既能粗獷豪放,又能委婉細膩的獨特表演魅力。」

九腔十八調:柳子戲的聲音密碼

柳子戲有近六百年的歷史,其曲牌齊備完整,與「百戲之母」崑劇同為曲牌體劇種,以元、明、清以來流傳於中原一帶的民間俗曲小令為基礎,表演體制非常成熟。為了解密柳子戲的多變唱腔,即將來港在《孫安動本》中飾演孫安妻子的陳鳳英分享,柳子戲內容豐富,異彩紛呈,「作為四大古老劇種之一,柳子戲有着悠久的歷史積澱和豐富的藝術資源。尤其是聲腔藝術,至今仍保持原始的曲牌體風格,詞格嚴謹,旋律悠揚,民間常用『九腔十八調,七十二咳咳』來形容其種類之多變無窮。唱腔樂曲音區跨度大,節奏變化多,對演員有着極高的要求,因此在演唱中,我要將這些特點合理利用,以此來刻劃人物複雜的內心變化,賦予更大的藝術張力。」

豪放激越 用心演繹

全國舞台上絕無僅有,行為粗魯卻不失可愛的張飛豪情忠義,轅門外瞪著圓睛虎眼,細緻勾畫人物的真性情。

作為全國唯一的柳子戲專業劇團,山東省柳子戲藝術保護傳承中心睽違十七年再度以最強陣容於七月重臨香江,為首屆「中華文化節」獻藝。《孫安動本》乃柳子戲代表劇目,最早是由柳子戲傳統劇目《三上本》和《徐龍打朝》整理改編而成,講述太師張從獨霸朝綱,草菅人命,知府孫安與妻子目睹民婦投水自盡,從其冤狀得悉張從惡行,遂日動三本彈劾張從。幼主聽信讒言,杖責孫安,嚴禁其再入朝面聖,否則判以死罪。孫安勸服妻兒,舉家架棺上殿死諫。該劇於1962年在上海拍攝成戲曲電影,全國公映轟動一時。第三代孫安主演周金偉師承柳子戲表演藝術家黃遵憲,他表示,「師父教導學戲不要刻意去模仿老師,要用自己對人物的理解去創造角色,讓觀眾感受到你在舞台上演的就是孫安。我遵從師父的教誨,在排演中,做到真聽、真看、真感受,用心、用情跟對方演員交流,在情緒的帶動下推動情節發展,表達人物內心。」

堅強與溫柔並存 傳統戲曲中的女性力量

對於如何演活孫安妻子,陳鳳英認為此角色集閨門、青衣兩個行當,「人物性格不僅溫存恬靜,質樸純良,而且能在大局面前明辨是非,篤識大體。關鍵時刻以四兩撥千斤之勢,力挺丈夫懲奸除惡,捍衛正義。正是這種由弱到強的表演處理,將劇情推向高潮,使中華女性堅韌不屈的形象呈現在戲曲舞台上。」她希望能夠很好地繼承《孫安動本》這樣的傳統骨子老戲,「在傳統的基礎上不斷提升藝術品質,滿足廣大觀眾日益增長的審美要求,真正做到與古為新,煥發生機。」

百年老戲新風采 張飛真性情舞台再現

劇團將在首場上演《張飛闖轅門》,這是有「活張飛」之稱的柳子戲花臉名家張春雷的代表作,此次演出由張派藝術傳承人王偉擔綱,通過靈活飽滿的高腔及細緻誇張的花臉演繹,讓觀眾細味張飛真性情。

周金偉指出,「柳子戲擁有的曲牌有600餘支及傳統劇目200多齣。柳子戲的唱腔特點豐富,不同角色各具特色,老藝人常說:『花旦唱的顫巍巍,小生唱的雲上飛,青衣哎哎水中漂,花臉橫磨聲如雷』,細膩處如潺潺流水,激昂時如快刀斬鐵。特別是淨角花臉,紅臉的舞台表演動作造型如漢唐雕塑,五指張開似巨龍探海。希望通過今次演出,讓廣大戲迷朋友們能夠更加了解古老柳子戲的優秀傳統劇目。」陳鳳英則表示此次來香港演出,「希望觀眾接受並喜愛柳子戲,得到社會更廣泛的關注,以促進南北地域文化的深度交融,讓百年老戲綻放香江。」

為了讓大家對柳子戲有更多了解,康文署於7月4日在文化中心舉行免費入場的「藝人談」,由陳媛及楊春偉現場解說柳子戲的藝術內涵,以及如何透過守正創新來傳承柳子戲。一如周金偉所言:「柳子戲的承傳和推廣既要守正,繼承更多的傳統劇目,保護好劇種的聲腔特點和表演風格,更要創新,順應時代潮流的發展趨勢,吻合當代戲曲觀眾的審美觀念和欣賞水準。這也是我們這一代東柳人應盡的責任和擔當。」

山東省柳子戲藝術保護傳承中心
日期:7月5及6日(星期五及六)
時間:晚上7時30分
地點:高山劇場新翼演藝廳
查詢:2268 7325
網址:www.cof.gov.hk/2024/tc/Centre_for_the_Safeguarding_of_Liuzi_Opera_of_Shandong.html


 

「中華文化節」由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呈獻、康文署弘揚中華文化辦公室策劃,旨在加強市民對中華文化的認識,以及培養國民身分認同和文化自信。首屆「中華文化節」將於六月至九月期間舉行,透過一系列不同形式的表演藝術項目和延伸活動,包括「中國戲曲節」精選劇目、獲國家藝術基金肯定的本地優秀作品、文藝組織演出、電影放映、展覽和講座等,讓廣大市民和旅客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藉以弘揚中華文化,推廣愛國主義教育,提升市民國民身分認同,為「一國兩制」實踐行穩致遠作出貢獻。詳情可瀏覽「中華文化節」網址www.ccf.gov.hk

Most Popular 24 Hrs